探索VoIP产业“乱局”突破点
 

    文/何廷润

    纵观历年电信技术变革,voip对电信业的冲击是近几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因为它不仅仅改变了语音业务的承载和传输技术,而且还更为深刻地冲击了传统电信运营商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

    voip在严管政策下的“乱局”

    我国从VoIP业务出现初期就采取了严格的管制,信息产业部在2003年2月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也明确将IP电话业务列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规定“只有具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六大运营商才能经营VoIP业务”。2005年9月,为探索voip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并为有序监管提供经验,经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在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基于VoIP的网络电话试点,试验重点限制在电脑与电话(PC-Phone)的方式。同时,信息产业部强调指出,目前除批准试点的两大运营商在规定地区进行试验外,铁通、卫通、移动和联通等已经违规开通的PC-Phone的话音业务须立即停止相关违规经营,对voip管制的严厉可见一斑。

    但是,本已成熟的VoIP一试就是两年多,至今不见下文,而被严管的VoIP在一片封杀声中仍在茁壮成长。信息产业部统计资料显示,VoIP业务从2003~2006年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IP电话对传统长途电话业务的分流作用显著增大。IP电话通话时长占长途通话总时长的比例已从2003年的42.2%上升到2006年的60.2%。如以当前传统电话长途资费和IP电话长途资费计算,2003年IP电话业务收入占传统长途电话+IP电话业务总收入的25%,到2006年这一比例增长到38.5%。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04年电信运营商运营的IP电话业务收入己达到320亿元,而在2005年IP电话业务总收入增长到408亿元,IP电话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9.50%。所以,IP电话在严格管制下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在长途业务通话时长中的比例超过了1/2,占长途业务的收入比重也近40%。voip不可遏止的趋势显而易见。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中国VoIP论坛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10月,中国“地下”VoIP的通话量以每年30%的增长率提升。调查发现,仅广东惠州现在就有1万多台网络电话,已经占据了企业通信20%的份额。深圳估计现在有大大小小的voip商家上百家,每月在深圳有超过1000万分钟的国际长途话务量被这些非法VoIP分流。这些VoIP商家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运营资格的“虚拟电信运营商”,通过向电信运营商租赁设备,或者自己私自搭建系统平台,用在境外落地的手段私下里开展针对公众和企业用户的网络电话业务。由于利润丰厚,更多的“地下”VoIP还在不断涌现,估计全国经营VoIP业务的商家大大小小有上千家。这意味着,当基础电信运营商还在为VoIP的冲击采取回避、暧昧的态度时,各种“地下”或“半地下”的虚拟运营商却在攻城略地,大肆扩展自己的领地,即使信息产业部对“地下”或“半地下”的VoIP下达了“封杀令”,面对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诱人的盈利前景,voip的“乱局”不仅很难终止,而且还会以各种名目和方式存在下去并不断发展。

    基础电信运营商“以邻为壑”的策略

    各大电信运营商以VoIP作为进攻的最佳利器相互进入对方传统经营领地展开竞争的“以邻为壑”策略在业界早己是公开的秘密。电信运营商在本方传统语音业务为主的领域采取封堵的态度,而在对方领域大肆扩展VoIP业务,这种“以邻为壑”的两面立场进一步助长了“地下”VoIP的泛滥。无序发展的voip对传统电话业务造成的巨大冲击必然要触动国内传统的电信格局。

    统计分析表明,由于IP电话资费低于传统长途资费而造成的长途业务收入减收,2003年为373亿元,2004年达到519亿元,年减收增幅达39.2%;2005年更是增加到803亿元,年减收增幅达54.7%。固网运营商的“以邻为壑”不但未能阻止本方经营长途业务收入的流失趋势,也为各种名目的“地下”或“半地下”的虚拟运营商大开绿灯,使信息产业部对VoIP的严管政策流于形式,可以说,运营商的“以邻为壑”策略正是造成当前voip“乱局”的重要根源。

    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以邻为壑”策略的发生和推行除了市场竞争的战术原因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动因。在多次电信技术变革中,VoIP所带来的冲击是近几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次。VoIP不仅改变了语音业务的承载和传输技术,还极大地冲击了运营商的商业模式。VoIP技术使得语音业务按时间和距离为基础的收费模式变得愈来愈没有意义,从而根本性地动摇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模式。而且,VoIP使电话语音应用实现成本大幅度下降,实现手段变得简单容易,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有大型运营商才有能力经营语音业务的神话。正是VoIP给电信业带来的负面和消极影响太大,使得电信业所固有的传统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不知所措,在全球VoIP发展方兴未艾,VoIP业务受到公众普遍欢迎的态势下,长期以来我国电信业对VoIP技术和经营的总体态度是被动和消极的,市场上相关VoIP的应用和政策探讨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VoIP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在国内也得不到应有的推动和发展。究其根本,电信运营商对于voip的冲击和挑战选择了被动乃至回避的方式,这是因为面向核心主体语音业务的PSTN网络观和认识论还是电信运营商的主导思维观念。

    电信运营商从迟疑中寻找解脱之路

    在全球范围内,VoIP技术全方位运用的市场动力将不可估量地影响我国的电信市场和电信结构的调整。在国内,从2004年开始的WTO后过渡期,京、沪、穗等大城市的基础电信业务对外开放,到2007年基础电信业务对外开放遍及全国,外商进入我国基础电信业务的最先选择领域就可能是VoIP业务,因为它可以在没有专属网络的情况下很容易构建自己的VoIP业务网络,而我国的话音市场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所以,想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外商是敦促我国尽早开放VoIP业务的重要力量。另外,很多增值业务的兴起,譬如IPTV业务就需要广电和电信互相开放市场和网络,VoIP的发展将更加促进电信、广电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所以有线电视运营商、有实力的SP以及新兴的电信运营商都希望在VoIP的博弈中有所斩获,这是促使我国开放VoIP业务的第二个力量。此外,我国宽带市场飞速发展,到2006年底宽带用户己突破5200万户,而且还会以年均近100%的速度增长,这些宽带用户是VoIP业务最忠实和最急切的拥戴者,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企业和商业用户期盼着早日享受VoIP低资费带来的企业低成本及宽带业务的综合应用。用户的向往是促使voip业务早日开放的第三种力量。

    面对市场对VoIP业务的呼唤和渴望,电信运营商需要尽快从对VoIP的质疑、怀疑和迟疑的心理过程中解脱,从对VoIP的爱恨交加的复杂感受中清醒,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了解VoIP对电信业转型及战略的重要性。VoIP本质上是将实时的语音通信处理为分组数据网络上的一种应用。VoIP业务形式的多样性,确保了未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经营的差异性。VoIP技术是对电信传统实时的语音业务和网络一次根本性的革命,它己经不仅仅是网络技术的替代,其深层的影响在于将极大地促使电信业和电信运营商一系列有关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思考和变革,从而带动一系列有关电信业务、市场及经营的观念创新。因此,我国电信业应该采取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全面而完整地重视VoIP技术,开放基于VoIP分布控制技术的宽带IP电话,所有VoIP的应用和业务都应依据VoIP的特征和资源共享的特点将其划归增值电信业务的范畴,摆脱VoIP仅是IP电话的狭隘理解,在VoIP中实现公共语音、视频和数据类应用的融合,由此而创新出新的应用;新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带动了新的需求并开拓了新的市场。同时,正视VoIP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实际,坦然而主动地与国际VoIP技术接轨,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voip技术研发和探索。

    政府管制政策的基点

    VoIP业务管制政策的开放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控股的中央直属骨干企业,在支撑、引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握好电信市场准入尺度、尽量减小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冲击和震动,是国家对电信管制政策的基本要求。如果过早开放VoIP业务市场,会使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的话音业务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监管力度又难以保证VoIP市场公平和有序竞争。一方面是信守WTO承诺逐步开放电信市场,另一方面严重担心voip市场开放带来对电信行业的强烈冲击,在此情况下严格管制政策还能延续多久是对政府和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和监管智慧的考验。

    VoIP已经造成长途业务收入的巨额流失,而VoIP业务的开放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电信运营商单纯依靠严格管制政策保护业务市场的期望终将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所代替。政府监管部门认为,对运营商来说,解决之道就在于大力发展数据业务,使数据业务在收入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样VoIP对话音业务的冲击才能减小。目前数据业务收入与话音业务收入相差悬殊,通过发展数据业务弥补VoIP造成的话音收入损失尚需时日,即使到2007年数据业务收入也无法弥补VoIP所造成的长途业务的流失。而此时,无论是对外开放的压力,还是国内竞争的需求,对VoIP的开放迫在眉睫,政府对voip新政策的出台几乎没有任何延迟的借口。

    应该说全世界在VoIP监管政策上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业务定位是属于传统电信服务,还是电信增值业务;VoIP的准入政策是像美国允许传统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提供商都可以进入市场,还是像日本对提供VoIP业务的服务商要求满足固定接入、分配号码、支持紧急呼叫等四项基本条件;VoIP的号码资源配置是给VoIP服务提供者发放用户号码,还是严格控制;未来VoIP与传统电话的互联费用确定取决于谁是经营主体,还是由政府统一定价实行;VoIP对未来的电信普遍服务结构产生影响,如何补偿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损失,如何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普遍服务;另外,VoIP的服务质量,VoIP带来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利益平衡问题,如何在不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伤害的情况下促进新技术的发展等都是非常复杂的课题。国内电信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探讨如何平衡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歧以及制定相应VoIP监管策略,有关部门表示,由于VoIP涉及产业的各个层面,我国voip政策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放不放开的问题,新政策出台“必须首先全面评估其对运营商的影响,必须考虑维持现有PSTN网络的有效经营”。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已写进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电信发展的历史上,还没有一项技术或业务像VoIP一样,从它出现就受到广大用户如此强烈的期盼和欢迎,应该说大力适时发展VoIP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正确选择,政策制定和监管者需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从“以人为本”的基点出发,将有利于广大群众利益、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理念作为政府制定voip政策的基点。

    结束语

    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所说,“新技术的出现对原有技术的影响和冲击很可能是颠覆性的,但这也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有市场、只要有用户,它就会发展。你不发展别人也会发展,谁也阻挠不了。对v于新技术的出现,如果应对得当,对整个行业就是新的发展机遇;如果不能应对得当,整个行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相信在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自己制定政策的基点,在运营商正确选择产业突破点后,voip一定会遵循同一规律成长为电信业转型和发展中的主流业务。(刘京京编辑)

 
  • 上 一条 信息:
  • 下 一条 信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