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与“世界办公室”
 

全球外包行业在这一年用萎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球新签外包合同金额为190亿美元,下降了22%,这个数字创下了2001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有大量的中国外包服务提供商在上半年甚至不曾获得哪怕是一张订单,这意味着,如果情况不发生改变,大把小型供应商尤其是做转包生意的,将必然面临关张的前景。

不过,有一些中国服务外包提供商正将这种艰难境况视作大好机遇。浙大网新请多位国际专家来华,其中包括电子表格之父Bob Frankston对全球外包的技术趋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华道数据则依托金融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的研究力量,并与麦肯锡合作出版《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报告》,以深耕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BPO市场。

尽管行业不景气,但用中金数据副总裁黎江的话说,未来外包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令人乐观。麦肯锡的一份报告说,中国目前在全球离岸外包市场所占份额不到10%,也就是不超过80亿美元,但到2015年就有望达到560亿美元的业务容量。

好在客户正在归来。恰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没有能够实现年初预期的销售数字,这正促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将外包提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花桥样板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服务外包提供商身后,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用谷歌搜索“世界办公室”这个关键词,你就会发现搜索结果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各个城市“争做世界办公室”的新闻。地方政府的力量曾经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路途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工厂”变成了“办公室”。

2008年,华道数据和法国凯捷先后将数据中心和交付中心搬到了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两个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尚未完全完工,但这并不影响这两家公司已经在花桥运营了一年——花桥政府租赁下物业,无偿提供给这两家企业,供其在中心建设期间使用。

过去3年来,花桥政府提供类似上述的诸多优惠条件,吸引了总投资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的100多个服务外包项目落户,使之倾力打造的目前全国唯一完全基于服务外包的工业园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初具规模。中国其他城市动辄就要与孟买、班加罗尔相比,花桥的目光则“近视”得多,它所目及的是近在眼前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雪元的眼中,上海与花桥的关系,完全可以参考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和它的后台中心新泽西,建成所谓“金融上海,后台花桥”。

 如果不堵车,从上海虹桥机场沿沪宁高速一路向西,不消20分钟即可到达花桥镇。官方数据说,花桥“距离上海市中心20公里,昆山市中心16公里”。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天然资源,2007年在花桥国际商务城甫启动之时,政府就斥资2.7亿元人民币,重修了沪宁高速公路花桥下匝道,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上海方面来车的需要;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终点站,原本设计修建在上海安亭镇,与花桥的直线距离400米,目前已经基本确定将继续延伸至花桥,坊间传言,延伸段的修建等费用全部由昆山承担。用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唐乃新的话说,就是“让上海人到了花桥觉得还在上海,让外地人到了花桥就觉得到了上海”。

一个最有意思的细节是,唐乃新名片上的办公电话,除了常规隶属苏州的“0512”区号的电话以外,还有一个上海区号的“021”的电话,这并不表示唐在上海有办公室,而是有一路上海电信的电话直接接进了花桥——当然,所有来花桥落户的服务外包企业都可以享受同等待遇,与上海实现同城市话。更重要的是,花桥似乎还真的知道建立服务外包工业园与传统制造业有哪些区别,最起码会考虑将星巴克引入园区。

而且,花桥还能提供比上海更有优厚的条件。据了解,服务外包企业虽然不能享受国家税收减免的政策,但花桥“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几乎给予了税收全免的政策”。目前花桥还在申请成立服务外包的保税区,以获得更多税收优惠。正是这些将包括凯捷和华道在内的企业拉到了花桥,要知道这些企业在落户花桥前,与其他城市的谈判都几近成功。用凯捷内部人士的话说,很多城市都在喊向服务业转型,但是花桥的需求最为迫切。

准确地说,这正是目前中国各个城市竞争服务外包基地的态势——至少有17个城市喊出了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城市的口号,其中甚至包括“大城市”辽宁铁岭。尽管各个城市在口号下的行动力不一,但正在形成中国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像上海等地外包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配套完善,大量企业已经入驻,未来将有望形成外包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集聚效应,真正跨出“世界办公室”那一步。

“中国办公室”先行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力量现在已经不止体现在划出经济开发区投身服务外包工业园建设招商的大潮中,更有意义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考虑将政府项目外包出去。事实上,在全球市场低迷的这一年里,包括东软和浙大网新在内的诸多企业,都获得了大量此类政府外包项目,比如公交卡系统等等。随着各地政府信息化的布局,这些需求正在逐渐放大。

这使得一个早已提及的观点获得更多支撑——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除了承接离岸外包以外,中国比之印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尚待挖掘的中国内需市场。事实上,华道数据的崛起,正是基于对中国本土金融市场的开发——从呼叫中心开始。尽管在承接欧美呼叫中心外包业务上,中国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本土市场的机会是100%,而且还不会遭遇高端人才的人力瓶颈。

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彭壮壮以金融服务外包举例说,中国金融外包总体规模只有美国的1/4,运营支出也只有1/3,但是每年都有超过20%的增长。法国凯捷在花桥设立的交付中心也许是最好的例证,这个部门原本只在印度设立并为全球服务,但现在,凯捷的客户到中国来了,所以凯捷就来了。其实在过去几年中,包括印度外包龙头企业在内的跨国服务外包提供商纷纷到中国市场来寻找生意,不过行业共识认为印度企业在国内运营均不理想,这也给了中国供应商更多近距离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事实上,目前中国市场还找不到一家真正意义上做离岸BPO的本土企业——但几乎每个企业都在谈离岸外包市场是不能错过的蛋糕,而经济下滑正是中国服务外包提供商可能的机会。根据麦肯锡的预测,2020年这个市场的潜在需求将达到1.65万亿~1.85万亿美元,届时印度占据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50%下降到40%。

中国是当仁不让的第二选择。有分析指出,印度的离岸外包市场正面临困境。人才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印度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超过300万,远不足以维持其市场份额。基础设施不足也会妨碍该行业的扩展。在包括海德拉巴和钦奈等离岸外包枢纽在内的印度重要城市中,交通运输系统和水电供应已经趋于紧张。这两点同样妨碍该行业向印度小城市大规模扩张——要知道,印度是个随时都可能停电的国家,没有人知道何时会来电。

另一个麦肯锡的报告中说,在印度,从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的15个月里,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期间,工资上涨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降至 4%),美元对印度卢比升值32%,员工流动率则下降了15%。这些近两位数的波动足以摧毁任何成本预测,使规划变得相当困难。

这必将是中国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机会所在,不过幅度也许并不会惹人垂涎。通用资本总监朱业青透露说,GE未来几年内会加大在中国服务外包的比例,使其达到20%的占比,而印度将依然保持50%左右。

 
  • 上 一条 信息:
  • 下 一条 信息: 
  • 分享到: